
可所以教师自动“问诊”,发现学生反常体现后约谈学生;也可所以学生自动“求医”,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动找教师交流交流。经过交流,学生焦虑的心境得到平复,困扰的问题得到解决,低落的情绪重新奋起。 “心语信箱”。这是学生进行心理倾吐的方式与渠道。在每个班教室里,都有一个“心语信箱”,周围放着粉红色的心语倾吐专用纸张,学生能够自在取用,把自己不方便或不愿口头表述的烦恼、愁苦等写在纸上,指名想与某位教师交流,也能够不指名,或许只是是为了倾吐。 学生把写好的专用纸张放到“心语信箱”中,班主任每天敞开信箱一次,及时把学生的诉求按学生要求传达至相应教师手中,或班主任直接与学生交流交流,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。 家访准则。这是一种传统却不失温情的家校交流方式。由于通信方式的兴旺,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近年来更多倾向于电访、信访,而造访的方式渐渐淡化、弱化。 但造访式家访有着其他形式的家访不可代替的优势——更有氛围、更便于情感交流、更便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、更便于及时调整话题等等。 因而,笔者大力提倡造访式家访,针对体现反常、家庭困难等特别学生进行造访式家访,更多地了解学生,帮助学生,使家校达到共识,共同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或困难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展开。

学生社团。这是学生个人爱好与特长展开的平台。目前,校园有各类社团30多个,校园集中在周二整个下午作为社团活动时刻,又使用集团办学优势,实施分层办理,将两个校区合理统筹使用,便于日常展开各种社团活动。 校园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社团,师资缺乏就从社会上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兼职辅导。充足的时刻、优质的师资、宽阔的场地,充分保证了社团活动展开的作用,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足球、机器人等社团屡次在各类大赛中获奖。 丰厚多彩的社团活动,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展开需求,丰厚了学生的校园日子,也为学生的成才成功开辟了更多的通道。